为弘扬社会正气,彰显法治力量,让检察履职更有司法温度,教育引导干警牢记职责使命,坚守司法为民初心,东湖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全院干警观看电影《第二十条》。

影片由发生在检察官韩明身上的三个故事串联而成,关键点在于法理和情理的平衡求索,展现了韩明的内心成长,也从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从不敢适用、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。
电影《第二十条》指的就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条,也就是“正当防卫”条款,明确指出:
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
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,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
但在现实生活中,刑法第二十条,又被视为“沉睡条款”。
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办公室主任纪丙学表示,我国法律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。但长期以来,有人把正当防卫制度称为“沉睡条款”,主要因为:
1、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,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,有的案件还缺少证据,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;
2、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,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;
3、很多人认为“死者为大,谁闹谁有理,谁死伤谁有理”,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“法,不能向不法让步”
“我们办的不是案子,是别人的人生”
“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”
“法律,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,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。”
电影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在提醒我们,司法人员不要忘了自己也是公民的一员,内心铭刻的法律与纸面上的法律都应成为工作指引,案件要循天理、遵法律、顺人情。还提醒我们,法律人更重要的价值,是通过解释与适用法律的技艺,回应和实现大多数公民的正义感,激活沉睡的法条,制止不法侵害,让司法结论与公民内心铭刻的法律同频共振,从而指引社会的价值取向。
观影不是目的,办案才是关键。电影中一个个案例的背后,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,是对机械执法、就案办案的警醒,是每一个检察人员履职的必答题。